近日,在第36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以“投资韧性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在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吉林地震监测中心站联合主办,船营区应急局与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共同承办,船营区街道、社区防震减灾分管负责人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减隔震技术的推广策略、科普实践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市地震局讲解员面向部分师生代表系统性地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内容涵盖地震成因、灾害类型、预警机制及应急避险措施,并现场组织指导了地震预警小程序的安装与使用,旨在全面提升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

参会人员还来到东北电力大学电力基础设施安全评估与灾害防治吉林省重点实验室,讲解员结合展板,图文并茂生动还原防灾减灾具体案例,直观展示不同灾害的应对重点。

学术分享环节以聚焦建筑防灾技术创新为重点开展。学院研究生代表分别围绕“装配整体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和“既有建筑结构新型加固技术”,剖析高性能材料和装配式结构对建筑韧性提升的效果,为老旧建筑的韧性提升改造提供可行性技术方案。

学院防灾减灾志愿服务团成员结合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获奖成果以及志愿服务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分享,话语间传递了青年学子积极参与防灾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在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结构大厅,一行人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实验台,感受地震的震动强度,实践“伏地、遮挡、手抓牢”等地震避险技巧。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院在学术研究与科研平台方面的核心优势,精准对接基层防灾科普的实际需求,成功为社区工作者与校内师生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市地震局的合作,积极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走向深入,并着力加速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扎实行动为全面提升社会韧性与防灾减灾能力贡献高校的智慧与方案。

初审|肖建磊
复审|曾聪
终审|徐娜